新駕考已經施行將近一個月了,可以看到,新駕考更加突出安全文明意識的考核,更加契合實際道路交通環境。駕駛培訓,不僅僅是要學員能夠通過考試,更重要的是,讓學員會安全文明開車,這才是駕考改革最根本的出發點。在此登載東方時尚駕駛學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閆文輝,在第二屆“機動車駕駛培訓與道路交通安全國際論壇”上發表的專稿。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勢和駕駛培訓行業面臨的挑戰,闡述了駕駛培訓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必要性,對提升駕駛培訓的質量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從監管到統一質量標準的一些解決辦法。
關鍵字
社會責任,素質教育,質量定義,培訓規范,考核標準
提起我國的道路交通發展,人們總會驚嘆于它快速增長的數字。據公安部發布的資料可知:“當前,我國駕駛人數量已達到3.64億,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名是駕駛人,其中26至50歲的駕駛人占總數的75%。”在這些數字的背后則是汽車社會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人、車、路、環境之間不可回避的矛盾。常見于網端和媒體的交通事故的慘烈新聞不斷拷問著機動車駕駛人,也拷問著我們駕駛培訓行業的管理者和監管者。
一、肩負起生命之托
人的生命是世間最寶貴的,正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組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當成千上萬的車輛在道路上行駛的時候,生命顯得如此生動;在滾滾車輪面前,生命又顯得如此脆弱。駕駛人的每一次不慎都可能使生命在車輪下慘遭戕害,給親人,給家庭,給社會帶來難以彌補的傷痛。面對這些傷痛,我們深切感到,駕駛培訓是一項事關每個交通參與者生命福祉的神圣事業。
駕駛培訓是構筑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在這一階段,教練員傳授學員的安全意識、駕駛技能,以致文明習慣,都會在學員將來駕駛過程中產生深遠的影響。如何使學員在意識上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從根本上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緩解交通擁堵,營造良好的交通氛圍,是駕駛培訓行業不可推卸的責任。
未來十年,新增駕駛人仍將以每年2000萬人的速度增長。不斷攀升的數字除了說明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也將我國快速進入汽車社會與駕駛文明發展滯后的矛盾凸顯出來。駕駛人守法意識和安全駕駛意識的培養,是我國道路交通環境建設的一個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從這個意義上講,駕駛培訓行業是以社會責任占主導的培訓機構,不能簡單地將其看作純商業的營利機構。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人命關天,駕駛培訓行業肩負著千百萬人的生命之托!
二、由駕考改革引起的思考
駕駛人培訓考試需求迅猛增長,給管理理念、經營模式、監管機制帶來了新的挑戰。2015年底以來,公安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圍繞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提升服務,實行駕考改革。
面對這次改革,作為駕駛培訓行業的從業者,我們首先要問,為什么要進行駕考改革? 如果駕駛培訓能做到位,讓學員、老百姓和政府管理部門都滿意,那還需要改革嗎?不可否認,社會化駕駛培訓發展到今天,仍然存在學員不滿意、管理機構不滿意、從業人員不滿意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改革。
機動車駕駛資格考試不同于其他資格類考試,是一項由公安機關進行的行政執法工作。不同于其他培訓行業,駕校的培訓水平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關乎道路交通的文明發展。在我國,人們主要是在考取機動車駕駛證的時候,接受全面、系統的交通安全知識教育,駕校培訓已成為駕駛人學習交通安全知識的重要渠道。駕駛培訓的質量與水平,對于構建全民交通安全意識舉足輕重。
由于學駕需求巨大,發展規模快速增長,導致行業監管相對滯后,各省市駕校在教學質量、效果上參差不齊,差距較大,加之有的地方政府對駕駛培訓行業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某種程度上使駕駛培訓行業管理處于邊緣化境地。還有,一些駕駛培訓機構經營者由于對駕駛培訓與道路交通安全的關聯性、重要性認識不足,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自覺承擔社會責任,駕駛培訓停留在應試教學階段,單純地應付考試使教學計劃流于形式,輕視交通法規教育。駕駛培訓不只是教會開車,教會開車非常簡單,一個不會開車的人有幾天的時間就能把車開走。關鍵問題是,怎么在學員學車的過程中,培養安全理念、安全意識、文明意識,還有守法意識。試想一下,如果你沒有接觸過法規培訓,最起碼是不懂法的。不懂法的人去參與交通,怎么能夠做到守法?更不用提什么安全駕駛、文明駕駛了。上述這些情形嚴重影響了我國駕駛培訓的整體質量,致使一些培訓不合格的新駕駛人,帶病上路,破壞了道路交通環境的和諧和安全,使一些優秀駕駛培訓機構所做出的努力事倍功半,回天無力。這種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對駕駛培訓質量的思考
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越來越多的進入了普通百姓家庭,掌握駕駛技能不再是一種謀生手段,而是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技能,如何提高駕駛培訓質量是目前駕駛培訓機構面臨的首要問題。那什么是駕駛培訓的質量呢?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克勞斯比從生產者的角度出發,把質量概括為“產品符合規定要求的程度”;美國的質量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質量就是滿足需要”;全面質量控制的創始人菲根堡姆認為,產品或服務質量是指營銷、設計、制造、維修中各種特性的綜合體。
由此看來,質量的定義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即“使用要求”和“滿足程度”。所不同的是,駕駛培訓作為與道路交通安全密切聯系的特殊行業,它的質量標的是“人”不是“物”。從“使用要求”和“滿足程度”來看,如果我們把學員作為我們的客戶,那么我們的培訓必須達到“使用要求”和“滿足程度”的標準。所謂“使用要求”是,我們培養的駕駛人的素質必須達到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體現在學員的守法意識與文明素質的養成;“滿足程度”是滿足學員“安全駕駛”需求的程度,體現在學員安全駕駛的能力上。
就本質來說,駕駛培訓質量的定義應該是:以規范、周到的服務,滿足學員對成為一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要求的合格的駕駛人的需求。因此,根據培訓大綱制定培訓標準和服務規范,是提高駕駛培訓質量的必要前提。恰恰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待提高,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教練員是對學員進行教育的一線力量,教練員的素質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培訓水平的高低,教練員具備良好的基本素質是提高駕駛員培訓質量的重要保證。駕駛培訓機構不僅要建立嚴格的教練員準入制度,而且更應該重視教練員繼續教育培訓制度和誠信考核制度,通過強化教練員的理論學習,提高業務能力和素質修養。
駕駛培訓機構應該在嚴格執行教學大綱的基礎上做到“六統一”,既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學課件、統一教學秩序、統一教學方法、統一示范動作、統一操作要求,防止一個駕校一個樣,一個師傅一個令,各行其是。
四、改革從向素質教育轉變開始
要提高駕駛培訓質量,就要從應試教學向素質教育轉變,這對于提高駕駛培訓行業培訓水平和培訓質量至關重要,改革應該從這里開始。
一是我們要樹立“素質培訓”的信念,讓學員在掌握扎實駕駛技能的同時,重視守法觀念和安全文明行車意識的養成。只有把意識的培養做到位,學員才能全面掌握機動車駕駛這項基本生活技能,開創美好生活。駕駛培訓機構要樹立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交通安全宣教活動,“以點帶面”,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促進駕駛培訓素質教育工程建設。
二是全國1.5萬所駕校,百萬輛教練車,8000萬學員,如果監管不到位,培訓質量上不去,那么每年2、3千萬新駕駛人就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巨大隱患。因此,需要加強對駕駛培訓的監管力度,監管要亮劍!交通管理部門是控制和提高駕駛培訓質量的最后保障,加強監管制度建設,是提高駕駛培訓質量的主要手段。把駕駛培訓教學質量納入監管范圍,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在培訓資質上嚴格審核,堅決剔除不合格的培訓機構,勢在必行。嚴格的培訓規范是提高培訓質量的保障,為了使駕駛培訓機構嚴格執行《機動車駕駛培訓教學與考試大綱》,交通管理部門應制定嚴格的實施規范和考核措施,統一標準,不允許為了降低費用而縮減培訓課時。政府管理部門應繼續加強在法律法規和管理模式層面上的引導,將遵章守法、安全文明參與交通的教育盡早納入義務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體制中去,做到“以小帶大”,讓兒童和青少年群體帶動家庭和更多的交通參與者。
三是通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以新帶老”,讓經受了素質教育洗禮的新駕駛人影響身邊的“老司機”,和他們一起樹立起對生命和法規的敬畏之心,摒棄交通陋習。讓每年新增的2000萬駕駛人群體都能成為文明交通的踐行者和宣傳員,逐步帶動中國3億駕駛人的文明交通進程,形成社會各層面共同關注交通安全、注重駕駛素質培養的氛圍。
當我們把提升中國駕駛員培訓行業的整體品質作為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時,我們傳授給學員的就不僅僅是駕駛技術,更是遵守交通法規、安全駕駛、文明意識,由此培養出高素質的合格駕駛人,使道路交通安全得到改善和保障,在神州大地建立起和諧的文明交通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