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3日    價值中國      
推薦學習: 歐洲大學商學院,企業(yè)家學者學位教育領航者。翹首以盼,點燃我們學習的熱情,共同探尋個人成長企業(yè)發(fā)展新思路。歡迎加入歐洲大學商學院(EU)博士學位>>

    不知道是何種原因,最近老是聽到企業(yè)家在講企業(yè)道德,社會責任,社會價值這樣的關健詞。與此相應的是,也有很多談企業(yè)家原罪的話題。原罪的話題就不說了,有很多種原因,沒有原罪的人幾乎難以看到。核心在于我們的企業(yè)家有沒有真誠之心,特別是我們的企業(yè)家在大談社會責任感與企業(yè)倫理、企業(yè)責任之時,這些話里有多少真誠呢?他們說得倒底有多少是落在了實處,有多少是真的呢?

    在2006年中國企業(yè)領袖年會上,馬云提出一個觀點,把社會責任感植入到 商業(yè)模式 之中。如何植入,比如說,雖說這個商業(yè)模式很好,但對社會責任來說,你賣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對社會有害,這樣的事情再成功也不要做。比如短信最紅火的時候他不做,因為短信不能幫助中國企業(yè)走出困境;游戲確實賺錢,但他損壞用戶的人生未來,比如對學生的影響極大,再多的錢他也不賺,他不賺自己的兒子的錢,也不賺別人兒子的錢。

    一個商人或者說一個企業(yè)家,都做到這個德的水準上,真是讓廣大消費者為之鼓掌,事實也是那天他的掌聲是最長的。

    那個商人不逐利,只要能賺錢還管它什么對社會有什么危害性。這一點馬云是做到了,短信與游戲他都沒有做。其實,在我看來,馬云做了也不見得就是不負社會責任。我們的社會責任還沒有高到這個程度。就如煙草很賺錢,因為他對人體有害,煙草公司的老板們就不做了嗎?丁磊與陳天橋因為做了游戲就沒有社會責任感了嗎?社會責任感的要求還沒有這么高。

    我覺得,企業(yè)家的社會責任,道德責任感,先不要說那么遠,先把自己企業(yè)員工的事情搞好了,他就是很講道德的企業(yè)家了。馬云在這篇發(fā)言中,說很多企業(yè)對員工不負責任,光跟員工講理想,不講利益。如果對一個員工說,去年他的工資是1800,明年還是1800,后年還是1800。公司在賺錢,而員工的工資沒有變化,這樣的企業(yè)就是對社會不負責任,這樣的企業(yè)家就是不負責任的。

    這些話聽起來是非常動人的,但這些話是真的嗎?是真誠的嗎?商人都逐利的,當逐利的一群人,都在講社會倫理與道德的時候,不光聽他們講的如何動聽,而是要想他們說得是不是真的。

    很多企業(yè)在外大談社會責任感,大講愛心,實際上就是一張畫皮。對此,萬達的 王健 林就說,不要為不行善找借口。萬達多年來,連續(xù)捐款近8億元,不僅沒有影響企業(yè)的發(fā)展,而且使企業(yè)更為健康的發(fā)展。這說明什么?這說明他們把社會責任感真正的融入到了社會之中,因為他們是真誠這樣做的。

    當在企業(yè)家們講的特別動聽之時,我們就關心這是真的嗎?馬云這種對待員工的態(tài)度,我曾與他前市場總監(jiān)聊過,他一口否認,說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阿里巴巴員工的工資絕非他說的那樣,是隨著公司的發(fā)展在變化,員工的工資都很低。

    當王石己經逐漸變成一個社會公共人物的時候,他的社會責任感與企業(yè)道德意識就完全不同了。一位曾經在王石創(chuàng)業(yè)之時,就是王石工作伙伴的著名平面設計師,申奧標志的設計者陳少華先生,曾在一次茶館的聊天中給我講起王石的個人境界。我聽起來也半信半疑,因為,王石的社會形象太好了,我們幾乎難以想象他在創(chuàng)業(yè)時的小人心理?;蛟S企業(yè)家在原始積累階段,境界不高也是正常的吧!

    無論是在馬云的阿里巴巴還是在王石的萬科里,這些企業(yè)在談社會責任感,在談企業(yè)道德時,他們的真實性有多少?以情動人,不要說得太好聽。

以利誘人,不要沒有實際內容。員工和社會大眾,需要真誠的回報。這和過去打仗利用金錢誘之,還是不同的。曾國藩雖說過,“古來名將得士卒之心,蓋有在于錢財之外者;后世將弁,專恃糧重賞優(yōu),為牢籠兵心之具,其本為已淺矣。是以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因為,此時的人們是用生命去博,在生命的平臺上,利的意義就不大了。而今天的社會,沒有利的真誠回報,光有飄亮的精神,企業(yè)家們的社會道德與社會責任都是空洞的虛假的。企業(yè)家們的社會責任,不在他講得如何動聽,而在于是否真誠的在做。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阿氏實驗》
半個世紀以前,心理學家所羅門·阿氏有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并且從此后不斷被人們效仿。

這個實驗由8個人來共同完成。實驗者請這8個隨意選擇的實驗對象,集中在同一個房間里,然后向他們展示一張劃有四條垂直線段的卡片,并要求每個實驗對象依次分辨出,右邊的三根線段中,哪一根線段與第一根線段長度相同。

其實,在8個測試對象中有7名在實驗之前已經被安排串通好,他們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右邊那根線段與第一根等長。但實際上,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而最后一名實驗對象就要面臨這樣的抉擇;是茍同于其他7個人的選擇,宣布他明知是錯誤的結果,還是提出與眾人不同的答案。

通過這樣的幾組試驗,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棄了正確的答案去選擇了大多數人選擇的錯誤結論。

管理故事哲理

德國哲學家弗蘭德里克·尼采發(fā)現:人們更愿意相信被別人認定的事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從眾心理。人們在對一件事物做判斷時,往往會受外界的影響。而優(yōu)秀的企業(yè)領導者,應該具備抵御這種隨他性的能力,從而進行獨立思考。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熱門閱讀
企業(yè)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